前陣子諮詢來訪者時,錯綜複雜的訪談資訊穿插其中,按往常又是眉頭深鎖,正想搞清楚目前的概念化情形時,然後好像有個什麼東西貫穿這一切,我突然天外飛來一筆的脫口說出,「你身上擁有的所有特質,並不會去限制你,未來只會發展成什麼典型的樣貌」然後就語重心長的向來訪者解釋。
晤談的過程中,我一直很想要讓對方了解特質為何,不過總是會被天賦跟能力給搞混。而在這次的經驗中,顯然有個特定的記憶被喚醒,是先前與別的來訪者在多次訪談裡,重複出現多次的片段。
想要分享給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們,是對於『個人特質如何塑造你自己的模樣?』,比如說,常見既定印象的舉例有:
- 批判思維-就會發展成有獨立見解想法的模樣
- 感同身受-就會發展成容易受人支配的模樣
- 關注規則-就會發展成有許多原則底線的模樣
- 熱愛學習-就會發展成興趣廣泛無法專注的模樣
其實這些直覺聯想到的相關印象,並不是如此絕對,你仍然擁有主導力,能控制這些與身俱來的特質,如何透過學習善用特質的技巧、方法,來決定自己想要發展成什麼模樣,還給你原本獨特的模樣。
特質與天賦之間的誤會
特質的延伸是天賦能力,可不少朋友對這件事請有些誤會,認為天賦能夠不必經過額外的訓練與培養,它就能從某個時刻開始揮灑飛揚起來,而達成這副場景所具備的條件,需要等待所謂對的時間與環境讓它發酵,然後等了老半天後,發現天賦怎麼都沒有出現,懷疑自己是不是就是被進化論遺棄的其中之一人,我在這個世界上都沒有擅長的事情嗚嗚,喔買尬,真的母湯這麼想啊!
與其等待到來,我需要更積極的去尋找、發掘天賦,在這之前其實就是掌握特質,並且透過過往經歷去驗證、身邊他人的核對,驗證這些確實就是自己的特質,倘若自己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去檢核,適時得尋求專業的他人來引導自己,來實錘這些發現。
其實不少人是無法收下自己的特質優勢的,認為自己沒那麼好,就好比如此的反應:
1.「這項特質明明很多人也都擁有,我不是最獨特的那個」 |
2.「這種特質應該很普通吧,稱得上卓越能力的等級嗎?」 |
3.「發揮得比我好的人比比皆是,我哪有資格贏過那些人,我仍然是平庸的那位平凡人」 |
如果這段寫進你的心坎裡請幫我按讚留言加分享開啟小鈴鐺,這反應與冒牌者心理又有這麼點淵源,不過還是回來這個主題上,你需要的是借用第二個人(引導者)的視角,讓這個引導者了解你,跟你一起學習接納這份與身俱來的特質。若暫時尋求不到這種資源,以下是自己可以立即採納的方式:
自我同情的接納方式
要嘗試接納自己的特質,首先我們要把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,轉化為對自己的態度,有時候對於他人我們能更容易表示肯定與稱讚,但反觀對自己卻很難做得到,這需要我們學會自我寬容和同情,並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持開放和寬容的態度,並不是只有錯誤與缺點才需要反思,做得好,更需要。
自我探索的接納方式
通過自我探索和了解自己的特質,我們可以更好地接納自己。這需要我們從過去曾經有過的成功經驗裡,一步步的還原當時的人事時地物,並且與自己用紙筆書寫的方式進行對話,引導自己進入情境中,探索是什麼樣的關鍵因素讓你在那次經驗得以成功,而這些良好的經驗裡頭,有沒有重複出現的關鍵因素,那可能是你能掌握的特質能力。
讓特質接受培訓
如果自己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些特質,甚至否認它,便會忽略需要將其賦予訓練,學習如何發揮得更獨特等等的提升行動,這樣才有機會翻轉可能早已有既定印象的特質發展趨勢,比如你有凡事追求規則的特質,難以接受變化的習慣或許能被自己掌握,學習試著在可允許的範圍中接受模糊存在,而要做到這點,必須先接納自己的特質並加以訓練。
是的,挖掘到特質之後還有很多事要做的,因此每當在諮詢的收斂階段,我會設計一套專屬於來訪者的行動方案,這階段在與來訪者溝通時,通常不要求一步到位,只求當下結束諮詢後,能立即做到的小步行動,我認為能實際的行動才是發展的根基,與其只在腦袋瓜中充盈著發掘到特質的喜悅與被肯定的美好,一心想要發掘自己的天賦能力,就會變成空想。
未經琢磨的特質,並不具備自行發光發熱的能力,勸世警惕之語,請知悉。
—
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i.b.hua.7
Boa自我介紹:https://boacareer.co/about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