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gn prohibiting going left or right

跨領域轉職不一定會成功,你需要知道即將面臨的事情

你知道跨領域轉職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嗎?

到底會不會如職涯專家所說的,準備好心態建立,放手勇敢去做、去學就對了?

在「長期」陪伴幾位轉職者陪跑之後,有一些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。

我們總是聽到關於轉職的文章或經驗分享,讓人覺得「跨領域轉職」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和挑戰。然而,這些「轉職建議」往往只提及轉職前的準備和心靈雞湯,有成功見證的激勵文章,或者跟背後的服務掛鉤的行銷文章,而忽略了轉職“後”可能面臨的額外辛苦之處…

首先,需要讓你知道「工作轉職」後,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,反而是,你將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,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前。

陷入自我懷疑的旋渦

轉職之後,從新的職場拓荒,開始進入無止境的學習之路。

起初,你可能會因為新的學習起步,而快速的成長著過去未曾見識過的新知識,而在一些技術純熟的企業裡,肯定會有一款提供給新手的懶人包訓練法典。

那份因為經由許多前輩淬煉,精華又再精華的經驗濃縮,把整個技術與知識的循環,用鳥瞰圖的方式讓你一窺全貌。當你也實際操作過一陣子後,頓時間,你會有種:「原來如此,我懂了,所以這個才會這樣、那個才會那樣!

然後,這時有兩個著名的經典理論要出來與你相見歡了!

一個叫學習曲線(The Learning Curve);另一個叫達克效應(Dunning-Kruger effect)

跨領域轉職之後的學習曲線,讓你在起步學習新知識的階段,受惠於已經被整理好的知識庫與教育訓練,會有快速攀升期,簡直是要直接患上高山症的那種攀升速度,如圖:

然後,是很多人都誤會的達克效應

是很多人都誤會的達克效應。
是很多人都誤會的達克效應。
是很多人都誤會的達克效應。

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遍!在網路上輸入「達克效應」你大概率找到的會是這個,如下圖:

但這完全不是這個理論研究出來的原型模型!!

真正的達克效應(Dunning-Kruger effect),是這樣(我自己用Excel所畫的):

真正的達克效應的模型所解釋的,簡單說就是:『關於學習者的自評,一開始對於新知識的能力認知,會跟實際的客觀評量,產生相當大的落差,自評比實際評量還要高出很多。之後才會慢慢拉齊兩個認知的水準線

更白話文的說,一開始的能力自信不知打哪來的(人似乎天生對完全不知道的事情很有信心),然後逐漸被事實考核過後才發現原來實力遠不如自己所認知的程度。但因為學習不間斷,也讓實力與自認的程度慢慢向彼此靠近,最後形成一致的認知。

重點來了,在跨領域轉職過程中,往往就是在被事實考核之後的認清階段,開始出現了懷疑自我的聲音

確實,在轉職剛開始的階段,能快速的學習。但由於達克效應的關係,慢慢體會到實際成績跟不上自覺能力的對照,如坐過山車般,不斷地被自我懷疑的情緒搖晃。這種情緒就像被無窮無盡的海浪一次又一次地猛烈拍打,你努力地抵擋,卻始終無法理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。

以下,我將透過幾個常見的例子,以及列點的方式來解釋這種情境:

  1. 開始漸漸質疑自己的能力
    在認為自己已經學習到快要獨當一面的程度時,歷經幾次實戰恰好也都沒有出什麼事,接著突然來了幾個變化型、例外狀況,開始之前學的、有用的都派不上用場,解決不了問題。 可能前幾次還有前輩能解救你,可當你發現,變化型與例外狀況來襲的比例越來越高,更似乎變成常態時;前輩逐步放手讓你獨自應對的情況,也同時間向你招呼。 會漸漸覺得,原來自己什麼都沒有學會,根本沒辦法獨當一面,我是不是沒有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?自信心會在這個時候崩盤。
  2. 開始懷疑並焦慮的學習
    很諷刺的,一開始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感到肯定,可學習曲線進入到高原平緩期的時候,又加上客觀考核(實際上戰場)產生的落差事實感到挫折,難免會產生類似這樣的內心對話:「我好像怎麼學都是一樣或類似的東西,可是怎麼都沒辦法幫助我解決現在碰到的困難,那我到底在學習些什麼?有用嗎?」、「該看的該研讀的,我全都做遍了,遇到的問題非但不能被解決,主管同事還都說我學得不夠透徹、要內化,我似乎更不知道我要學什麼跟怎麼學習了!」。
  3. 同儕工作績效的壓力
    由於跨領域轉職的新人,對於企業用人主管來說,往往是用類似賭注在嘗試這個媒合機會,所以通常是伴隨著試用期的考核,這時不免俗的,自己被客觀考核,也會被拿來跟同儕比較。最要命的就是,當你不清楚同儕的底細時,你也會將他視為與你是相同條件的情況下被評核(說不定同儕有相關經驗),但落後別人就會更加劇你懷疑自己的程度
  4. 我真的有選對嗎
    在新的工作環境中,你將會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。這些挑戰可能會讓你感到不知所措,並增加你的自我懷疑。「我真的選對工作了嗎?」「我應該要如何應對這些挑戰?」

這些自我懷疑的情緒和狀態可能會讓你感到沮喪和焦慮,並對你的自我價值感產生負面影響。即便沒有人當面否定過你,你仍然會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懷疑,也可能會感到自己無法抵擋這種壓力。

是的,你必須理解,這是跨領域轉職後,其中過程的一部分,是每個轉職者都必須面對的挑戰

sign prohibiting going left or right

跨領域轉職後的學習包袱

當我們談論轉職,我們也常被灌輸一個觀念「在新的領域歸零學習」,但我們往往忽略了,這背後承載的學習壓力可不是開玩笑的。新環境、新規則、新同事,甚至是全然改變的新日常作息,每一樣都需要你快速適應並熟悉。

現實中的職場沒有這麼友善,面試時講得頭頭是道,我們多以人為本,倡導自主學習,充分授權。實際上,當你沒有跟上公司要求的適應速度,當逢考核沒有通過後,一樣要掰掰;身邊的團隊同事們,也會明著暗著希望你趕快跟上腳步、上軌道,來幫助大家一起分擔繁重的業務。

所以真的沒有辦法,讓你充分的使用上班的時間好好學習,很常時候,需要預支自己的下班時段、休假時間補足進度。那麼,當你還天真的堅持歸零學習,基本會面臨到完全沒有人要等待你的窘況。

我將幾個常見的例子來說明:

  1. 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:在新的工作環境中,你不再是老手,而是一個新手。你可能需要花時間去學習新的技能,並且熟悉新的工作流程。然而,你的新同事或主管可能會期待你能夠快速地適應並開始產出成果。
  2. 與新的學習環境共處:在新的工作環境中,你可能會感到困惑和不適應。你可能會需要花時間去理解新的環境,並且學習如何在這個新環境中生存和成功,至少要做到保留自己的席位,不被掰掰。
  3. 偷渡過去所學的,融合在現職上:面對這些挑戰,你需要保持靈活度,不要傻傻的照著歸零學習,請聰明地,把之前所能支用上的任何技能,加入變化以適應現在工作需要的技能當中,不管是溝通的技巧、行政的流程、辦公工具的應用,能偷渡一點是一點。

轉職的代價,讓你如何回歸專注

前面所談論到所有轉職的挑戰(毒藥),試圖嚇阻你轉職的意願並非我的本意。相對的,目標是希望你能對這條路上的的實情有所認識,並且準備好自己面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困難。這樣,你就能將你的精力、專注力,更加集中在「學習」和「適應」上,而不是被這些挑戰搞得分心,充滿雜念。

以下,詳細說明這些觀點:

  1. 面對代價的預期心理
    在轉職之後,無論是學習路上的障蔽,還是面臨自信崩盤的危機,又或者是,跟不上期望腳步的適應速度。當你比其他人更能先預知,這樣的狀況會發生,到時候面對時,雖然並不會減輕你的轉職後難度,但能幫助你排除突如其來的雜念,更加專注在調整跟修正的目標上。
    打個比方:跑者在跑百米跨欄時,他清楚知道,路途上會有欄杆阻擋自己,同時也清楚欄杆的高度與間隔的距離,因此他就能更專心的調整自己的步伐與力道,專注如何跨過去,而非在路上驚訝並煩心於「怎麼會有欄杆出現!」。
  2. 已知能夠調節你的自我懷疑
    你可能已經讀過許多關於轉職的經驗和建議。這些資訊可能讓你對轉職有所期待,但當你實際踏上這條路時,你可能會發現實際的經驗與你的過去想像的有所差異。
    其實就像是以前在考試的時候,為何老師熱愛出考古題,原因就是在,如果你能先在考古題中熟習了題目的習性、可能埋藏的陷阱。當實際上考場,考題毫不意外的剛好都與考古題的相近,會讓你能更確信自己有把握能解這一題。
    跨領域轉職也是一樣,將未知的變成已知,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的情緒,才有被控制的機會,當你還沒跨過學習的撞牆期,你無法知道,這份工作是不是藏有你的天賦、適不適合你。

有了這些認識,你在面臨轉職過程中的困擾或挑戰時,就能夠更加冷靜、理性的對待。這些就是代價,遲早會發生的過程。這樣,你就不會感到恐慌,反而能冷靜地找出應對方法,順利的完成轉職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。

轉職的路上,挑戰與困難是難免的,但只要你能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,這些挑戰就會變成助你前進的力量。瞭解並接受這些「代價」是轉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希望你在轉職的路上,能順利的達到自己的目標。最後,希望你能享受這段旅程,因為這是你人生中寶貴的學習經驗和成長的機會。

最後,如果在跨領域轉職的路上,你仍然需要一個陪跑的教練或導師,B.C職涯探索能夠幫助你,在轉職路上更加明確地往前去邁進!

在B.C職涯探索提供許多工作倦怠、工作熱情不再、轉職困擾,甚至是協助緩解在工作中自我否定、自我懷疑的解決辦法。提供專業的1對1職涯諮詢,擁有上百個小時的諮詢豐富經驗,來自轉職8次、10年工作經驗、資深人資工作者的背景:

  • 讓你獲得職涯方向的諮詢方案:初談 90 分鐘 + 50分鐘諮詢 + 職業興趣盤點 + 綜合評量報告
  • 找回工作投入感的諮詢方案:初談 90 分鐘 + 50分鐘諮詢 + 優勢能力盤點 + 綜合評量報告
  • 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的諮詢方案:初談 90 分鐘 + 綜合評量報告 + (優勢能力or職業興趣盤點擇一)

Boa自我介紹:https://boacareer.co/about/